全球“独一份”,《扬帆追梦·浪船》跃出英雄之城精气神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4日讯(记者王娟)3月24日晚举行的第十四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式上,武汉杂技团创作演出的主题晚会《英雄之城》赢得了满堂彩。而晚会的压轴节目《扬帆追梦·浪船》中,演员们在浪桥上不断翻腾、一次次跃向高空,昂扬向上的意蕴引发了观众如潮的掌声。
《扬帆追梦·浪船》也是武汉杂技团参加本届杂技节展演的节目,去年11月曾在第十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上获得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项金菊奖。此次开幕式上的演出,也是这个节目在斩获大奖后首次和观众见面。
暗藏机关
(相关资料图)
“浪船”道具全球“独一份”
武汉杂技团副团长陈健介绍,浪船原是杂技的传统节目,《扬帆追梦·浪船》通过对传统浪船道具的革新,为杂技技艺打开了新的天地,“节目的技巧难度系数和艺术观赏性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
飞跃式的提升,源自武汉杂技团强有力的研发小组。这个研发小组的成员不仅有杂技编导,也有道具制作等各个领域的演职人员,大多是武汉杂技团的第四、五代演员出身。武汉杂技团道具研发组负责人胡彬介绍,《扬帆追梦·浪船》最早从2017年开始构思,大家最先只是想突破传统浪桥的限制,经过“头脑风暴”步步升级,浪船的尺寸、造型、材质都反复调试、修改,前后制作过六七个版本。“目前的道具浪船不仅规格大大超过以往,还开发出了二级平台,给了演员更多发挥的空间。”
胡彬透露,这套独特的“浪船”中不仅涉及了隐藏式栈桥,还配备了4个变速箱和启升系统,“第二平台开始是隐藏的,在表演过程中开启,也成了节目的一个亮点。同时,启升系统还设计了手动版,确保表演时万无一失。”胡彬骄傲地透露,这套道具目前在全球杂技界也是“独一份”,正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道具革新,为杂技技巧带来了新的飞跃。武汉杂技团创研部主任华乐说,《扬帆追梦·浪船》从以往的一桥一人变成一桥多人,最多的时候栈桥上有6—10个演员表演,不仅实现了可连续型翻腾,更创造了“四人连翻”“六人连翻”“单人180度飞跃跨桥”“两周旋自落桥”“团身三周自落桥”等超高难度动作,上下左右呼应,气势庞大,观赏性更强。
苦练两年
“00后”杂技少年憧憬“金小丑”
“六人连翻”“团身三周自落桥”,老师们口中专业的术语,在演员们训练时却常常用的是“六小龄童”和“五小福”等更“俏皮”的名字,这是演员们自己创造的“暗号”。《扬帆追梦·浪船》的演员多达20余人,其中完成高难动作的“尖子”演员,大多是武汉杂技团的第八代演员,刚进团两年多的“00后”。两年多来,他们在杂技厅度过了寒冬和酷暑,日夜苦练,训练时喊出那些俏皮的“暗号”,几乎是他们训练中最轻松的瞬间。
完成节目中难度最高的动作“团身三周自落桥”的鲁国祥,年仅16岁,被队友们亲昵地叫做“小黑”。“小黑”说,在高空中翻腾,开始就算是带着保险绳也会害怕,“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练,练到形成肌肉记忆,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度,就可以丢掉保险绳了。”
表演中,浪桥不断摆动,翻腾动作稍有差池,演员们落下时身体就会磕在桥上,几乎每个演员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伤。因为练习同样的动作,演员们经常磕到同一个地方,“上次磕的还没有好又磕到了,就会特别着急。”“小黑”说,他着急的是受伤休息之后,动作恢复需要时间。“但是着急也没有用,越着急就越要练,一遍一遍把感觉找回来,翻好了就特别开心。”
两年多的朝夕相处,让演员们情同兄弟。20岁的唐英栩,不仅在节目中稳稳地保护好小演员,在生活上也像大哥哥一样。“‘尖子’信赖‘底座’,‘底座’照顾好‘尖子’,这是我们的默契。”
去年从全国杂技比赛的赛场归来,演员们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开始练习新的动作。在家门口演出,“小黑”非常自信,又有点羞涩,“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可以拿到国际杂技最高奖项‘金小丑’。”
代代传承
“浪船”跃出英雄气
开幕式上完美的表现,让演员出身的华乐忍不住热泪盈眶:“太好了,孩子们太棒了!武汉杂技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武汉杂技团团长梅月洲表示,武汉杂技人代代传承的不仅是辛勤的汗水,更是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勇气。从当年“顶碗皇后”夏菊花创造发展出“双层双飞燕拐子顶”等高难度技巧,到《大飞人》《飞轮炫技》《立绳》《技炫黄包车》《杆上技巧》等一批节目的集体突破,再到近年来运用综合多种艺术形式排演的《英雄天地间》《梦幻九歌》《江城》等剧目,武汉杂技始终在创新性发展中激活着传统杂技的生命力。“武汉杂技从未停止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步伐,这个节目之所以命名为‘扬帆追梦’,就是想把这种勇往直前、追求卓越、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传达给观众。我相信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武汉杂技,也属于这座城市和人民,所以每次演出才能激起全场观众的情感共鸣。”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