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李嘉诚重磅出手,投资将达千亿级别!又嗅到了什么?
每经编辑:毕陆名
(资料图片)
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环球综合企业长和(HK00001,股价48.65港元,总市值1863亿港元)6月14日宣布,落实与沃达丰将英国的电讯业务进行合并,并将成为英国第三大电讯营运商。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计划未来10年投资11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近千亿元),建立欧洲最先进的独立5G网络。
今日早盘,长和表现较为淡静,股价仅小幅下跌0.41%。
李嘉诚重磅出手了
昨天晚上,李嘉诚旗下公司长和公告称,该公司、和记、CKHGTH、沃达丰(Vodafone)、VodafoneTopCo与合并公司于2023年6月14日(香港市场交易时段结束后)订立注入协议,各方有条件同意合并沃达丰及和记各自英国电讯业务至合并公司。
紧随交割后,合并公司之已发行股本将由沃达丰及和记分别拥有51%及49%,而3英国(ThreeUK)及沃达丰英国将成为合并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
6月14日,沃达丰服务供应商与合并公司订立公司间服务协议,据此沃达丰服务供应商将自交割起,在日常与一般业务过程中向合并公司及其联属公司提供若干业务、技术、资讯科技及企业职能服务,并就此收取服务费。
公告称,合并沃达丰英国集团及3英国集团将有助合并公司改善客户体验,并建立以覆盖范围及可靠程度而言均为英国一流之流动电讯网络。沃达丰英国集团及3英国集团客户将支付相同价格并因更优质之网络而获得相对更高价值,自合并首日起将有至少700万名客户受惠于网络表现改善。
交易将使合并公司能够在英国进行大量投资,以建立欧洲其中一个最全面之5G网络,从而推动英国全国及各个地区之经济增长、创新及就业。合并公司将透过合并其独立5G网络与一流频谱而处于更有利位置,使其能够实现以5G为基础之先进创新。交易将加快英国政府之城镇升级议程及推动英国在欧洲数码技术之领导地位。
资料显示,沃达丰为最大之泛欧洲及非洲电讯公司。其向17个国家逾3亿名客户提供流动及固网服务,与另外46个国家之流动网络合作,亦为物联网之全球领先者,连接超过一亿六千万部装置及平台。
今年五月初,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沃达丰与长和已接近就合并英国电信业务达成协议。据悉,交易对合并后集团的股权估值将为90亿英镑左右。新公司将有大约60亿英镑的债务,使其企业价值达到约150亿英镑。
李嘉诚近来动作频频
最近,李嘉诚可以说是动作频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5月23日消息,5月16日,李嘉诚以每股53元,将私人持有的135.9万股长和股份,调动至家族信托基金Li Ka-Shing Unity Trustee Corporation及Li Ka-Shing Unity Trust corp。
他私人持有的6295.3万股长实股份,也挪至此。同日,李嘉诚及李泽钜旗下的私人公司Silvery Ring,转让逾1.96亿股邮储银行H股至家族信托。
李嘉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当日收盘价计算,这笔股份市值超10亿港元。长和系发言人称,有关转让基于李氏家族财富规划安排。李氏家族信托的所有权,三分之一在李嘉诚手中,三分之二在其长子李泽钜手中。李氏商业帝国,由李氏家族信托基金控制,李泽钜是掌舵人。
李嘉诚上述操作,其在长和、长实的权益没有变动。唯一的变化,是家族信托的持股数变多,话语权提升,资产持续膨胀。李氏家族信托持有超20家上市公司,除长和、长实、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四大旗舰外,还包括TOM集团、汇贤产业等。6家上市公司市值超5500亿港元,若加上每年分红、房产、珠宝,李家控制万亿资产。
5月12日,邮储银行在互动平台回应遭李嘉诚基金会减持一事,称李嘉诚基金会与邮储银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基金会对邮储银行的经营发展并无意见。基金会成立旨在推动慈善公益项目,投资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慈善用途,本次基金会减持邮储银行股份是日常财务安排。
港交所资料显示,李嘉诚基金会5月11日减持邮储银行2249.3万股,每股平均价5.43港元,总金额约1.22亿港元,减持后持股比例为9.97%。
据红星资本局5月7日消息,在5月5日广州首轮集中供地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参与了竞价,据悉,和记黄埔参与了上述最热门地块的竞拍。不过,其只参与了一次竞价,随后便未有进一步动作。据南方财经报道称,和记黄埔出价为23.6亿元,比最终的成交价少了约3.5亿元,最终铩羽而归。最近10年,李嘉诚旗下公司出售了不少内地的物业。对于此次和记黄埔在广州竞地,业内人士认为,李嘉诚可能看好当前内地的房地产市场。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和黄这次拿地说明对上述地块本身的价值是认可的,这会进一步提振房企拿地的信心,今年也是房企拿地的好时机。严跃进也认为,李嘉诚的风格是“低买高卖”,目前广州的土地市场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很多地块都是低价成交,“他(李嘉诚)在内地城市中首选广州,说明看好广州的房地产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上市公司公告、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红星资本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